飞龙在天 发表于 2011-5-10 01:13:42

钱超尘:《伤寒论》台湾故宫本、日本内阁本、安政本比较研究(二)

《伤寒论》台湾故宫本、日本内阁本、安政本比较研究(二) ——内阁本是赵开美本翻刻本
钱超尘
【作者简介】钱超尘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训诂学家和中医文献学家,现工作于北 声中医药大学(邮编:100029)。
    摘要:确证日本内阁文库本不是赵本原刻本,而是据赵本首刻本之翻印本,讹误甚多;中国所藏赵本分首刻本与修订本,中国中医科学院本、上海图书馆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本是首刻本,有讹字台湾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为修订本。
    关键词:《伤寒论》:赵开美本;内阁本;版本学,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201(2011)O2-0044—05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收藏赵开美《仲景全书伤寒论》—部,1988年10月日本燎原书店影印发行。影印清晰,高度存真。为便称说.简称“内阁本”。
    《明·赵开美本·伤寒论·凡例》说:“本书是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所藏明万历二十七年赵开美刊《仲景全书》(枫·10册·子四五函·十三号)”,“每半叶框廓高17.9 cm,幅约13.0 cm”。该书由日本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会总和研究所医史文献研究室编辑。
    笔者藏有日本内阁文库赵开美本《伤寒论》复印件全本及燎原书店影印本一函,影印本内含三书,函套印有如下文字:
    明赵开美本《伤寒论》
    清陈世傑本《金匮玉函经》
    元邓 珍本

《金匮要略》



燎原
    今将日本内阁文库本《伤寒论》复印件、燎原书店《伤寒论》影印本与台湾故宫本详细校读,同时参阅1997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仲景全书·伤寒论》(所据底本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本、上海图书馆本、惊奇发现日本内阁本与中国所藏五部赵开美本《伤寒论》原刻本有大量不同。这是一件重大学术公案.应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
    一、内阁本与故宫本有许多不同

1.内阁本有墨钉
    如内阁本卷七《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第385条“恶寒脉微一作而复利”,小注“一作”下为一墨钉,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中国中医科学院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本、上海图书馆本该墨钉皆作“缓”。

2.内阁本有讹字



    如内阁本卷九《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属十枣汤。方三十。芫花熬赤甘遂大戟各等分。右三味,各异捣筛科已”,“科已”不通,“科”系讹字,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中国中医科学院本均作“秤”。
    内阁本卷八《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虽鞕不可攻之,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计,皆可为导”,句中“计”字误,当作“汁”。同条内阁本“家煎方:食蜜七合”,“家”字讹,当作“蜜”。同条服法,内阁本“欲可丸,倂手检作挺”,“检”宁讹,当作“捻”。在同一条竟有三个讹字。中国所藏五部均不误,即“猪胆计”作“猪胆汁”,“家煎方”作“蜜煎方”,“检作挺”作“捻怍挺”。此条是重出之条,卷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第233条无讹字,与中国五部书文字皆同。经过卷五、卷八同条文字对比,证明日本内阁本是翻刻本,刊刻草率,亦未精校。叉如卷七《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内阁本“太阳与少阳倂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不可发汗”,句中“痞”字偏旁讹为“广”,等等。

3内阁本无木印牌记
    卷四至卷十台湾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本、上海图书馆本,中国中医科学院本均有木印牌记,如卷四有“世让堂,翻刻宋,版赵氏/家藏印”牌记,卷五至卷十有“世让堂翻宋版”牌记,卷十有“长洲赵应期独刻”木即牌记,内阁本均无。

4内阁本无《伤寒论后序》
    中国所藏赵开美本《伤寒论》均有《伤寒论后序》。

5内阁本书口黑白交错不一
    中国所藏五部赵开美本的书口皆为白口.无黑白书口交错现象。
    二、内阁本有大量讹误
    日本内阁本与台湾故宫本至少有46处不同(见表1),很明显,它们不是向一板木刷印之书。中国中医科学院本有四处与日本内阁本相同,这在版本考察上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表1日本内阁本与台北故宫本校读录异纪实

位置
日本内阁本
台北故宫本

第一 赵序1-序4
黑鱼尾。此书黑白鱼尾交错出现
白鱼尾。此本通书白鱼尾(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二 赵序4a-8-2
萬曆的“曆”头上无一点
萬曆的“曆”头上有一点。俗字。(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三 宋臣序1-序2
黑鱼尾。
白鱼尾。(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四 医林列传

有(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五 牒文1-牒文5
书口刻“进呈”2字
书口无“进呈”2字(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六 目录1-目录2
黑鱼尾
白鱼尾。(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七 张仲景自序
《伤寒卒病论集》仲景自序
故宫本无(台湾故宫本序文误订于他册,《伤寒论》中无此序。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均有张仲景序)

第八 1-2b-7-3
脉阴者如转索无常也
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九 1-10b-2-末
肾谓所胜脾(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按:此句误。
肾为脾所胜(医科大本 同)按:此句是。

第十 2-10a-2-11
一身尽疼,病法当汗出而解(中医院本 同) 按:“病”字及句读均误。
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医科大本 同) 按:作“痛”字及上属为句是。

第十一 2-14a-3-11
不可令如水流離(中医院本 同)按:作“漓”义长
不可令如水流漓(医科大 本同)

第十二 2-14a-6-11
周时观之
周时觀之(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十三 2-20b-10

伤寒论卷第二((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十四 3-8b-9-5(左)
大枣十二两擘(中医院本 同)按:“两”字讹。
大枣十二枚擘(医科大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十五 3-15b-10-7
其人又手自冒心
其人叉手自冒心(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十六 3-30b-10

伤寒论卷第三(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十七 4-1b-5-5(右)
子目“与大柴胡汤第四大味” 按:“大”字讹。
八味(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十八 4-3a-7-6(左)
下有大阳一证
下有太阳一证(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十九 4-9a-7-11
更与臼中杵之
更与臼中治之(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二十 4-18b-7-14(左)
黄莲汤主之。方三十五。大枣十二枚■(墨钉)
黄莲汤主之。方三十五。大枣十二枚擘(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二十一 4-21b-4-6

世让堂/翻刻宋/板赵氏/家藏印(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二十二 5-10a-2-6(右)
小承气汤方大黄四(按“四”下无字)
大黄四两(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二十三 5-17a-9-1(右左
时有微热喘冒一作■■不能卧
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怫郁不能卧(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二十四 5-22b

世让堂翻宋板(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二十五 6-5a-4-11
子目:少阴病自利清水心下鞕口乾者。 按:“鞕”字讹
少阴病自利清水心下同口乾者((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二十六 6-5b-5-1
“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之“病”缺头上一点
病形悉具小便白者(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二十七 6-24b

世让堂翻刻宋板(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二十八 7-2b-2-5(左)
恶寒脉微一作■而复利
恶寒脉微一作缓而复利(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二十九 7-5a-9-4(右)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
伤寒阴易之为病(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三十 7-10a-8-2
“心下痞鞕者”之“痞”字缺左侧两点
心下痞鞕者(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三十一 7-12a-8-12(右)
四近汤二味
四逆汤二味(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按:“二”字讹,当作“三”,为安政本改为“三”。

第三十二 7-18b-10-13
“其气上冲者属桂枝汤证二十一”之“桂”字有明显剜改痕迹
“其气上冲者属桂枝汤证二十一”之“桂”字无明显剜改痕迹。

第三十三 8-12a-2-9
及大豬胆计
及大豬胆汁(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三十四 8-12a-3-1
家煎方
蜜煎方(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三十五 8-12a-6-11
倂手检作挺
倂手捻作挺(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三十六 8-14b

世让堂翻宋板(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三十七 8-14b-10

伤寒论卷第八(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三十八 9-19b-8-9(右)
宜大承气汤二十九(用前第二方云大柴胡汤)
“宜大承气汤二十九(用前第二方一云大柴胡汤)”(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三十九 9-20a-4-9
各异捣筛科巳合治之
各异捣筛秤巳合治之(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按:日本内阁本安政本及中国所有五部赵本“巳”字均误,当作“已”。

第四十 9-23b

世让堂翻宋板(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四十一 9-23b-10

伤寒论卷第九(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四十二 10-18b-7-16(左)
“属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二十五。大枣十二枚璧(下面作“王”字)
“属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二十五。大枣十二枚擘(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四十三 10-18b-10-10
“头痛有热者”之“痛”字缺左边的两点
头痛有热者(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四十四 10-26b

世让堂翻宋板(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四十五 10-26b-10

伤寒论卷第十(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长洲赵应期独刻(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第四十六

伤寒论后序(医科大本、中医院本、上中医本、上图本 同)


注:本表所用赵开美本资料来源:1 9 8 8年1 0月日本燎原书店影印本;内阁文库赵开美本复印本。“位置”栏之“第一”“第二”等序号表示内阁本与故宫本《伤寒论》不同之数量;“位置”之1、2等表示所在页码,如“第一”’之“1”“4”表示赵赵开美序的第1页与第4页,“第二”的“4a”表示在赵开美序第4页的a面(古书一页分前后两面,前面一面以a表示,后面一页以b表示)。
    本表以与台湾故宫本校读为主,同时参阅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医科大本)、中国中医科学院本(中医院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本(上中医本)、上海图书馆本(上图本),指出了内阁本错讹文字所在行数与字的具体位置。例如“第十五3—15b-10-7”表示内阁本“其人又手自冒心”的讹字“又”在卷3第15页b面第10行第7字。又如“第三十一 7-12a-8-12(右)”表示内阁本“四近汤二味”的讹字“近”在卷7第12页a面第8行第12字下右侧。
    三、内阁本出现大量讹误的原因
    笔者细考赵开美精于校雠的学术经历和他对善本古书的珍惜态度,确认内阁本不是赵开美初刻本,而是日本翻刻本。
    内阁本每卷首页皆题“明 赵开美校刻 沈琳仝校”,开美精校勘,且对北宋唯一传本视如拱璧,曰:“《仲景全书》既刻已,复得《宋版伤寒论》焉,予曩固知成注非全文,及得是书,不啻拱璧,转卷间而后知成之荒也”,于是乃与沈琳联手同校,何得有此众多缺憾与讹误?此与开美治学精神不相谐也。
    赵开美校书极为缜密,前人可有定评。与赵开美同里而时代略后的目录学家钱曾(1629-1701.字遵土,号也是翁)《读书敏求记》卷二《地理舆图》一节“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五卷”条目说:
   
清常道人跋云:“岁己亥(按,1599)览吴琯刻《古今逸史》中《洛阳伽蓝记》,读未数字,辄龃龉不可句。固购得陈锡玄、秦西岩、顾宁宇、孙兰公四家抄本,改其讹者四百八十八字,增其脱者三百二十字。丙午(按,1606)又得旧刻本,校于燕山龙骧邸中,复改正五十余字。凡历八载,始为完书。清常言雠校之难如此。余尝论牧翁绛云楼,读书者乏藏书也;赵清常脉望馆,藏书者之藏书也。清常殁,武康山中白日鬼哭,嗜书之精爽若是。然绛云一烬之后,凡清常手校抄书,都未为六丁取去,牧翁悉作蔡邕之赠。”
    又,《读书敏求记》卷二死“史”部“《孙逢吉职官分记》五十卷”条目云:“富春孙彦同广、杨侃职林而成是书。清常道人惜旧抄讹谬,借金陵焦太史本雠校;而焦本亦多残缺,复赖此本是正之。清常又从书贾搜得宋椠本第七卷补订入。前辈好书之勤如此,惭予空蝗粱黍,展卷便欠伸思睡。每睹清常手校书籍,未尝不汗下如浆也。”
    又,《读书敏求记》卷三子部医家类《丹溪手镜二卷》条目云:“此为清常手校本。序称丹溪著医书数帙,皆行于世,此乃髦年所作,故传之独秘独迟。未知清常从何本是正。其校书可谓专勤矣。”
    又,《读书敏求记》卷三子部医家类《眼科捷一卷》条目云:“赵清常得此书于洪州李念襄,李传写于道士蓝田玉,蓝幸于世庙,名位显隆,旋以不循道,瘐死。此盖录内府秘藏本也。”(按,《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全国中医古籍总目》未录该书)。
    今人对赵开美校书精细无讹亦倍加赞扬。1938年赵开美脉望馆藏书楼所藏《钞校本古今杂剧》内含242种杂剧在上海发现,被郑振铎誉为“元明杂剧的宝库”,郑振铎《西谛书话》指出:
    这弘伟丰富的宝库的打开,不仅在中国叉学史上增添了许多本名著,不仅在戏剧史上是一个奇迹,一个重要的消息,一个变更了研究的种种传统观念上是一个起点,而且在中国历史,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上也是一个最可惊人的整批重要资料的加入。这发现,在近五十年来,其重要性,恐怕是仅次于敦煌石室与西陲的汉简的出世的。
    这部内容丰富卷帙浩大的《钞校本古今杂剧》是赵开美既钞写又校雠的一项巨大工程,而其校雠之精湛,令郑振铎无限敬佩。他说:
    总之,他是一位很忠诚的校录者,在他的校改上,很少见到师心自用的地方,有许多种杂剧,并不委之钞胥,而是他自己动手抄写的。对于这样一位恳挚的古文化保存者、整理者,我们应致十分的敬意!
    清常校书如此精审,内阁本有不少“龃龉不可句”之处,他绝对不可能将视如拱璧的《宋本伤寒论》犹如未加校勘而刊行之。笔者认为,日本现存之赵开美本《伤寒论》不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赵开美主持刊刻的初刻本,而是日本学者据万历二十七年赵开美首刻本翻刻之本,翻刻比较草率,翻刻者何人不详。其误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所藏《仲景全书·伤寒论》之讹误全同,而其讹误数量又远远超出中国中医科学院本。森立之《经籍访古志》云:“明赵开美校刻、沈琳仝校,其字画端正,颇存宋板体貌,盖《伤寒论》莫善于此本。然流传绝少,仅见秘府所贮,而人间特有宽文重刊本,宽文本非佳刻。”丹波元坚《影刻宋本伤寒论序》云:“顷日从子兆焘于枫山秘府始览清常原刻本,狂喜之至,恭请借贷,亟取校之,其文字端正,可以订宽文本者不一而足。”森立之、丹波元坚均称颂内阁文库本是赵清常原刻本,但是考证版本的真伪与时代需要进行相关版本的对比,他们当时都没有见过中国所藏赵开美原刻本,所见仅是讹误很多的宽文本,所以才误认内阁本是赵开美原刻本。目前日本学者尚未找到内阁本所据以翻刻之底本藏于何处。尽管如此,笔者对这个结论——《伤寒论》内阁文库本是翻刻本抱有信心。
    综观中国所存五部赵本《伤寒论》,其中某些文字亦互有不同,这些不同,乃出于赵开美之修订。据今考之,五部赵本有初刻本与修订本之不同。证据是:

(1)中国中医科学院本卷二《辨痓湿暍第四》:“一身尽疼,病法当汗出而解”。这是既有讹字又有句读之误的“龃龉不可读”的病句。“病”字误.当做“痛”,上属为句。内阁本亦作“病法当汗出而解”,其误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本同。台湾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均作“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应该注意的是,台湾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本所以不同,是由于赵开美曾对中国中医科学院本之板木加以修版,即剜改讹字补以正字而形成的。
(2)中目中医科学院本卷二《辨太阳上》第12条服法:“不可令如水流離”,台湾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流離”均作“流漓”。“ 離”“漓”虽可通用,但作“漓”义长。可以看出,赵开美对中国中医科学院本的板木做了修补,将“離”改为“漓”。内阁本亦作“不可令如水流離”。中国中医科学院本“周时觀之”.日本内阁本误将“觀”字改为简体“观”字。由此窥知中国中医科学院本当为赵开美原本,台湾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为修订本。日本内阁本为据赵本首刻本翻刻之本。

(3)我们从日本内阁本《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有墨条而中国所存五部《仲景全书·金匮要略》均无墨条上窥知内阁本《仲景全书》为翻刻本之事实。日本《昭和乙丑日本汉方协会据内阁文库藏明刊本现寸大影印》之《金匮要略》全册,是日本汉方协会将存于内阁文库的《金匮要略》影印作为研究仲景著作的内部教材,按原书尺寸影印,高度存真。笔者发现《金匮要略》有墨条。如:内阁本《金匮要略》卷中“渴欲饮水,口■■■■■■■(按,这是七个墨钉)人参汤主之”,台湾故宫本、中国中|医科学院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本、上海图书馆本《金匮要略》皆无墨条.从而确证日本内阁文库所藏《仲景全书》是据万历二十七年赵开美《仲景全书》而翻刻之本,翻刻较为草率,未认真校雠。








(4)内阁本《金匮要略》卷中“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葛根汤方。”其方“芍药三两”,元邓珍本《金匮要略》芍药剂量作“二两”,中国所藏五部赵开美本《金匮要略》均作“二两”,作三两误也。
这些文献资料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所藏五部《仲景全》与日本内阁文库所藏《仲景全书》不是同一版本,日本所藏《仲景全书》是据万历二十七年(1599)赵本首刻本翻刻之本,有墨钉,有墨条、有讹字、有阙文,书口黑白交错,与中国所藏《仲景全书》异。
研究赵开美本《伤寒论》版本问题不是小事,它除与医理、临床有关外,它彰显的是赵开美精勤不息认真负责的学术精神,正是凭惜这种精神,才为中华民族留下价值连城的医学宝典,其意义不亚于《钞校本古今杂剧》。
四、赵开美修订《仲景全书》
赵开美博古尚文,对宋元古书的考据校勘翻刻极为认真,面对《宋本伤寒论》首刻本所存一些讹误,决定加以修订。修订的原则是:第一,在《伤寒论》首刻版的板木上剜改讹字,不换版重雕。现存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宋板伤寒论》是初刻板,台湾故宫本,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是剜改讹字后的修订本。第二,修订版刻上刻工姓名。如在《宋板伤寒论》《注解伤寒论》适当版页刻有刻工姓名,既便追究责任,也是一种酬答。《宋板伤寒论》是赵应期一人独刻,《注解伤寒论》是赵应期、姚甫合刻。《注解伤寒论》卷第二《伤寒例》书口下端刻有“姚甫刻”三字,卷三《辨太阳上》卷末“释音”末有“吴门赵应期刻”六字。

(“日本内阁本与台北故宫本校读录异纪实”由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赵怀舟先生制作,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钱曾.读书敏求记·卷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57,36。
:钱曾.读书敏求记·卷三.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105,107
:傅璇琮.中国藏书史·下.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689,691
森立之.经籍访古志·卷七“伤寒论十卷”.见:近代汉方医学书集成.53.昭和五十六年:392.
丹波元坚影刻宋本伤寒论·序.东京:旭阳社,199l:1-2



说明:本文来自《中医药文化》第二期。内容由转帖者扫描后用文字识别软件录入,并作初步校对。(原杂志中表下面的说明“本表所用赵开美本资料来源”误为“本表所用赵开美本资来源料”,录入时已经更正)

相关连结:
钱超尘:《伤寒论》台湾故宫本及日本内阁本、安政本比较研究(一)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869&fromuid=3
钱超尘:《伤寒论》台湾故宫本、日本内阁本、安政本比较研究(三)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438&fromuid=3

丁杰 发表于 2011-5-10 02:52:55

{:3_121:}

chinajxm 发表于 2017-3-27 13:15:21

学习了

zhchch 发表于 2018-2-22 09:21:08

http://www.zhongyi999.com.cn//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derogba 发表于 2018-3-31 20:31:29

版本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钱超尘:《伤寒论》台湾故宫本、日本内阁本、安政本比较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