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引发的N道思考题(一)
本帖最后由 Caroline 于 2011-1-6 04:59 编辑半夏《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野生半夏的根茎长成于阴历五月,正当夏之半,它的味道非常辛烈。生半夏是有毒的,因此在用生半夏时,要把它切开,用开水烫洗多次,洗去有毒的滑滑的粘液。
半夏这个辛烈之性,正好可以温化水饮痰浊,中焦水饮得化,气机自然通降,这就是半夏降逆的原理了。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很多直接以半夏命名的方剂,可见善用半夏者,当推医圣张仲景。这些以半夏为君或以半夏命名的方剂,让晓辉在学习的时候浮想联翩…...
第一道思考题。
《金匮要略》中,半夏麻黄丸用于心下悸,而我们最容易想到治疗心下悸的方子是苓桂术甘汤。那么什么样的心下悸,我们要用半夏麻黄丸这个不是很常见的方证呢?
半夏麻黄丸对治的心下悸为什么不用桂枝降逆,为什么不用苓术逐水,而用麻黄开太阳之表泄水,用半夏降逆化饮?
金匮要略: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半夏麻黄丸方:半夏 麻黄等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半夏麻黄丸,仲景治心悸,实际治的是水饮内停。水饮内停使得上焦的心肺之气受到遏阻,肺胃之气本来是一同下降的,因此在心悸的同时,可能有轻微的喘证,所以用麻黄开表平喘。这个心悸可能还兼有恶心作呕,显见是胃中停水,阻碍气机了,因此以半夏化饮降逆。
半夏麻黄丸对治的心悸,心本身没什么事儿,但气逆比较明显,所以无需用桂枝强心,而是用麻黄开表来缓解这个肺气的上逆。桂枝和麻黄在这两个心悸之证中的作用是,用桂枝者,桂枝通心阳,助心中之火以敌水也,用麻黄者,通太阳之气以泄水也。
那各自的水饮问题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看苓桂术甘汤对水饮是怎么处理的,茯苓行水化气,使清阳上升,镇定心神,白术利水生津、推行中焦气化。这个证是因为中焦胃气虚了,水饮才上逆的,所以用白术利水益气。
半夏麻黄丸的对证是水饮本来就停在胃中,阻隔中焦升降枢机了,胃气本身并不虚,所以要用这个作用力自上而下的半夏来温化水饮,引胃气下行。要注意的是,这个丸药还是很厉害的,半夏麻黄都是有毒的,所以制成小豆大的丸剂,而且病人一定要按照说明服用 — 饮服三丸,日三服。
(注:关于苓桂术甘汤的解析,可以参考之前的帖子 — 从白术想到的(二)) 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