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曾曰过 发表于 2007-9-19 16:15:26

9月19日——关于如何学习经方的讨论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33:08
内经理论和伤寒理论是两个系统

凌虚斋主 (495528112) 14:33:22
不要参合在一起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33:48
内经是基础理论,伤寒是临床理论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33:49
我们先学的内经,伤寒还未学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34:26
所以会犯那种错误,下次不会了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34:45
你们学院,即使学到伤寒也是用五行经络去解释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35:17
这个我不知道,还没学,老师也不一样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35:38
伤寒是个单独的临床辩证学理论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35:38
每个老师的特点都不同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36:06
现在在学金贵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36:46
呵呵,不学伤寒难懂金匮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37:03
请问百合病是什么脉?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37:38
不学伤寒难懂金匮 我们老师也是这么说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37:46
什么脉都有,常见的就是邪祟脉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38:20
主要是是数,还是涩?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38:56
一会快,一会慢,一会强,一会弱,总变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39:32
多数来说,偏于细数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39:49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40:07
这个病也常见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41:17
它有时表现在太阳病上,有时表现在阳明上,总之,要六经分辨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41:46
金匮不过是举个例子。实际表现在少阳的很多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42:33
表现在少阳怎么办呢?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45:04
说不出来?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45:56
百合病我们还没学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47:14
哦,呵呵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49:18
这个问题我学完之后再回答您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50:05
好的,学习伤寒杂病,要举一反三

子羽(373126410) 14:50:30
百合病我都不知道有这个病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51:01
呵呵,在金匮第三篇里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51:24
嗯,还是您老了解

子羽(373126410) 14:51:58
我没看过金匮

凌虚斋主 (495528112) 14:52:03
我专门读伤寒和金匮啊,不了解还怎么讲课呢

子羽(373126410) 14:52:04
上手就看伤寒了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52:22
嗯,要先看伤寒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52:41
伤寒讲完,就给你们讲金匮

子羽(373126410) 14:53:08
内经也只翻了前几篇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53:15
这两本书呢,其实是一本,叫《伤寒杂病论》

子羽(373126410) 14:53:22


子羽(373126410) 14:53:28
这个倒是听说了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53:51
被王淑和给硬掰开了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54:01
我总觉得我们现在学金贵,只是以文分析文,像讲医古文,感觉一点也不好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54:26
用内经脏腑经络解伤寒,也是从王淑和开始的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55:02
是的,不能那样去死讲的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56:12
那我们学的时候应该朝哪个思路去分析呢

子羽(373126410) 14:56:27
六经呗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57:42
一个是六经,一个是杂病涉及到脏腑,脏腑有五大证,用六经和五证去辨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58:36
所以,只有掌握六经法,五证法,才是学全面了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58:56


子曾曰过(770604708) 14:59:22
知道了,谢谢老师指点

凌虚斋主(495528112) 14:59:42
这个五证,可不是脏腑的那个辩证

子曾曰过(770604708) 15:00:05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00:17
也象六经一样,给疾病定性的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01:11
比如:痞证、滞证、烦证等

子曾曰过(770604708) 15:02:21
哦,这回懂了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03:19
呵呵,伤寒就这样好,把一切病的规律抓到,给他们一个明确的定性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04:26
之后,一个证一个方,明确对待,不许更改,改了就无效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05:03
合并证就用合并方,不要给乱加减

子曾曰过(770604708) 15:06:30
可是现在的药炮制等质量很不确定,那量怎么把握?

子曾曰过(770604708) 15:07:13
是不是药量也不应该改呢?

子曾曰过(770604708) 15:07:31
我觉得药量很重要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07:48
这是个问题。一般情况,该炮炙的必须炮炙。其它的都用生药就可以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08:09
经方药量不允许更改

子曾曰过(770604708) 15:09:09
可以同时加倍吧?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09:13
拿一个桂枝汤来说,你看伤寒用的淋漓尽致。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10:14
比如桂枝加量了,就叫桂枝加桂汤,为什么?治疗的疾病不同了

子曾曰过(770604708) 15:10:46
6克现在不是都用5克?我发现如此改完后,原来3:2的比例变成2:1了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10:49
你该一个药量,方子就变了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11:29
用5克是我们北方常用的,为了计算方便

子曾曰过(770604708) 15:11:51
是啊,计算方便

子曾曰过(770604708) 15:12:09
可是不是意义变了?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12:10
伤寒的方子,这个经方,现在用量都不统一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12:23
是的,意义变了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13:33
我做过实验。过去汉代一两,合现代接近23克左右

子曾曰过(770604708) 15:14:01
教我们方剂的老师擅长易经,很多东西用易经五行等原理给我们讲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14:24
我为了把握起见,临床常用一两=10克来计算

子羽(373126410) 15:15:14
1两不是等于15克吗?

子曾曰过(770604708) 15:15:25
我们讲的时候不一定有时一两=3克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15:38
易经五行可以解释内经基础理论,解释不了伤寒六经

子曾曰过(770604708) 15:16:38
我们是用易经五行解释组方特点或者方名

凌虚斋主(495528112) 15:17:41
那个方法不对,不要执迷进去

子曾曰过(770604708) 15:19:36
没执迷,偶尔增加听课兴趣而已,有好多我都忘了,但觉得还是有助于帮助理解的

07wangzhen 发表于 2009-2-24 20:06:31

关于五行

是的 在《伤寒论》中没有用到五行,而在《金贵》中开头就将五行。那又怎么 解释呢?难道《金贵》不是仲景的作品?我现在也是不赞成用五行解释《伤寒论》的

彰机堂主 发表于 2009-2-24 22:28:42

《杂病例》与《伤寒例》都是后人所加

经方-岐黄一卒 发表于 2009-5-12 12:04:45

在这里得遇明师是我的幸运,有更多的人跟师学习,壮大经方队伍,则是中医的幸运。

李延涛 发表于 2009-6-16 16:16:33

我是自学的中医

也有很多问题不明白,现代的疾病,不能用经方解释,很是苦恼!

许家栋 发表于 2009-6-16 16:21:11

原帖由 李延涛 于 2009-6-16 16:16 发表 http://www.zhongyi999.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也有很多问题不明白,现代的疾病,不能用经方解释,很是苦恼!


我天天用纯经方治疗现代病,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wei.xu 发表于 2010-1-3 14:52:43

很喜欢这样的讨论.

安宇 发表于 2010-4-28 20:49:10

不要钻牛角放下一门深入

平常 发表于 2010-7-30 00:27:41

那白癜风能不能辩啊?

龙吟云水 发表于 2010-8-5 09:48:56

受教受教。

chengxingying 发表于 2010-8-14 08:41:34

问题不明白,现代的疾病

qinqingshu2011 发表于 2011-5-12 00:25:56

学经方走经方思路其他次要

张景xp 发表于 2011-5-13 06:23:34

得遇刘师幸甚!

guodaifu 发表于 2011-5-16 20:31:48

学经方,走捷径。

chinajxm 发表于 2017-4-2 06:54:57

学习了

5bianfu5 发表于 2018-1-5 00:10:52

什么时候刘老师再开班亲授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9月19日——关于如何学习经方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