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ine 发表于 2010-12-2 02:10:35

从白术想到的(二)


白术最主要的用途还是体现于它在诸多饮证中的利水生津,以行中焦气化。饮证的一个症状就是头眩,白术就很适宜用在有头眩的饮证中,发挥它化水饮为津液的利水作用。

那么为什么饮会使人头眩呢?

这是因为水饮本为阴寒之性,而心为阳位,五行来说就是水克火,心阳是最怕水饮所凌的。心乃神之居,水饮凌心,心神摇曳不定,心脑关联密切,故头眩,同时心中也是悸动不安。这个“悸”字充分反映了这个水气“凌心”中的“凌”所达到的效果。“凌”的本义就是“欺负,侵犯”。而悸则是“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呵呵,心阳被寒水欺负得害怕了,心蹦蹦跳。

有哪些饮证水证同时兼有头眩之证的用到了白术呢?

在伤寒论中比较典型的有两个:

一个是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的苓桂术甘汤证。

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证的病机是吐下虚了中焦胃气,水饮无制,上逆冒犯心阳,引起心下逆满和头眩。

还一个就是汗出不解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的真武汤证。

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的饮证就更严重一些了,不但中焦无制导致水饮上逆,真阳也不足了,无力化饮。同样是水饮上逆让人头晕心下悸,而且还流入营血,导致了水盛血虚,不能养百骸,以至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的不少患者都有一个症状,平卧的时候头眩和心悸得特别厉害,起来活动后就缓解些,呵呵,因为水性本来是趋下的,人体站立时,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水自然有向下流动的趋向,给上面的压力也就减轻了些。

可能有人要问了,刚才不是说平躺着头眩得厉害些吗?怎么67条里是“起则头眩”—— 从床上起来后头眩?原来67条是病人经过了吐下的逆治,人已经阳虚了,针经曰“上虚则眩,下虚则厥”,就是这么回事。如果再继续发汗,那经络也要虚了,就会“身为振振摇”。我们平常接触到的只是一般的苓桂术甘汤证和真武汤证,通常并没有给汗吐下误治。

白术在这两个经典的饮证眩证兼俱的方证中与茯苓配伍使用,构成“白术茯苓”药对。之所以有这样的配伍,是因为茯苓这个药不但可以帮助白术行水,而且它还可以化气的,这两个水饮之症(尤其是苓桂术甘汤),关键在于气因为水饮的阻隔而上逆了(而五苓散则是因为水瘀而气化不行),有气逆饮逆同在的病机,茯苓行水化气,使清阳上升,心得清阳则喜,心神自然镇定。

白术在饮证中利水生津、推行中焦气化的作用是非常典型的,那么有没有明显的饮证却要弃白术而不用呢?当然有!这是什么道理呢?且听晓辉下回分解。

小处学医 发表于 2010-12-2 06:20:55

:lol详细阿....学习就要向你这样

旷野 发表于 2010-12-2 10:31:31

慢慢听楼主的分解,拭目以待后续!

医者仁术 发表于 2010-12-2 10:45:31

“心乃神之居,水饮凌心,心神摇曳不定,心脑关联密切,故头眩”
头眩也可以没有水饮凌心的心悸,或者心悸呕吐不是必然伴随。水饮可以直接上冒而眩晕,如泽泻汤证,水饮主要上逆于头部而不以胸部症状为主,当然,也可以伴随有心悸。

勤学 发表于 2010-12-2 11:51:21

由“心乃神之居,水饮凌心,心神摇曳不定,心脑关联密切,故头眩”想到一个问题。
我大概记得刘师好像说,元神祖居在小腹,瘀血痰饮水热互结下焦可以导致人发狂,引起神志症状。至于心藏神之说,是否可以理解为体和用的关系呢?以树为喻,小腹为元神之根,心为元神之之枝叶,脑为元神之果实,一脉相连。刘师好像也提出过脑萎缩痴呆治从下焦的独特观点。
呵呵,纯属胡思乱想。:lol

Caroline 发表于 2010-12-2 11:56:54

本帖最后由 Caroline 于 2010-12-2 11:59 编辑

应该好好探究一番!研究明白了咱们都能治精神类疾病了。 :victory:

心心 发表于 2010-12-2 11:58:48

看了楼主67条里是“起则头眩”的分析----“因为水性本来是趋下的,人体站立时,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水自然有向下流动的趋向,给上面的压力也就减轻了些。上虚则眩,下虚则厥。”
       楼主是从饮邪的方面分析了一下,我觉得这个“起则头眩”还是水饮多了导致血虚,血虚引起的血不养脑机制占主导地位。试分析如下,小青龙汤证里有个“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这里是心下有水饮,,胃里停水,但这个水饮就是站立要好些,躺下了反而气喘咳嗽更厉害点。从用药看只用了温化水饮的干姜、细辛、五味子而没用苓、术利尿去饮的药。67条里是“起则头眩”是水饮伤及血分,血虚不养脑的表现,如果再伤的厉害了就是伤及营分的真武汤证了。记得老师说过,血和水是一对矛盾,水饮盛,多少都会有血的问题,老师书上也有说,养血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利水。
      再从药证分析一下,白术,甘苦温,主风寒湿痹,这里楼主前一篇文章写的很清楚,主要对湿痹起作用。白芍,酸苦凉,除血痹。这里的湿痹和血痹还是有区别的。自己理解,水为寒性,入(伤)血了要导致血脉凝滞而血痹,苓桂术甘汤是水饮入了血分但还没有达到凝滞的阶段,白术在这里不但可以化饮,他的温性还可以阻断水饮在血里伤营(可能表述不恰当)而发生凝滞。如果达到伤营而凝滞(真武汤证),就用到白芍的除血痹作用了。
      学习刘师实录的时间短,理解和表述可能有误,望大家不惜指正。

Caroline 发表于 2010-12-2 13:10:39

帖子里对“起则头眩”的分析并不是“因为水性本来是趋下的,人体站立时,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水自然有向下流动的趋向,给上面的压力也就减轻了些。上虚则眩,下虚则厥。” -- 您把分成两段的话给合起来了。

这个是临床上很多典型苓桂术甘汤证的一个症状:平躺不舒服,起来就缓解。因为“因为水性本来是趋下的,人体站立时,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水自然有向下流动的趋向,给上面的压力也就减轻了些。”


“起则头眩”是条文里提到的,和临床上典型苓桂术甘汤证似有不同。原因是条文中病人经过了吐下误治虚了正气。

dybys 发表于 2010-12-4 20:34:31

学习了

丁杰 发表于 2010-12-5 12:03:49

{:2_103:}

k41109 发表于 2011-5-16 17:09:07

學習了

maguo1975 发表于 2013-1-17 10:12:14

深刻!

语嫣 发表于 2013-1-17 14:18:32

真的是用药如用兵,赞叹

bbxrlshf 发表于 2013-1-17 16:28:43

:D:D:D:D:D

chinajxm 发表于 2017-4-5 19:17:45

学习了

84539 发表于 2018-7-24 16:47:51

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白术想到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