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uzhen 发表于 2010-9-7 11:41:55

转基因多名“主将”涉嫌美国洛克菲勒基金

转基因主粮多名“主将”涉嫌美国洛克菲勒基金

2010-03-12 15:07:33 作者:《商务周刊》 来源:2010年3月5日出版
http://www.businesswatch.com.cn/show.php?contentid=2236
http://www.wyzxsx.com/Article/UploadFiles/201003/2010032311194035.gif

最近,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获得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但近日媒体披露,张启发院士还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国际合作计划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
吴孔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该委员会通过了转基因主粮的安全评估),在其主持过的研究项目中,列有“Rockefeller基金会课题(2003-2004)和美国USDA课题(2003-2004)”,Rockefeller就是洛克菲勒,USDA就是美国农业部。
胡国成,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该研究所是国务院于1981年批准在杭州建立,由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洛克菲勒基金会共同投资。
黄季琨,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他也是转基因主粮的力挺者。其履历显示,“1990年获菲律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做博士后”。“国际水稻研究所”,正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共同设立的研究所。
范云六院士,她的植酸酶玉米就是此次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许可证书的两个转基因粮种之一。也是“国际HarvestPlus项目中国负责人”,也即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的中间代理人,同时她又是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



附文:

跨国公司及中国科学家利益集团
民心

转基因革命的幕后推手
【核心提示】据恩道尔《粮食危机》一书介绍,洛克菲勒基金会及其旗下的研究机构,孟山都公司、陶氏化学、杜邦等农业化学巨头和美国政府是发动“转基因革命”的幕后推手。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控制世界粮食生产,最终控制世界。

洛克菲勒基金会
1.控制世界粮食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亨利·基辛格)
——亨利·基辛格是洛克菲勒家族一手栽培起来的得意门生,截至1973年,美国的外交政策一直由他完全掌控着。
——基辛格在嘉吉公司和其他粮食贸易集团的支持下开始了他的侵略性粮食外交政策,他把这种政策称为“粮食武器”。
2.发动转基因革命
——在发动转基因粮食作物“基因革命”以及这场“革命”向全世界扩散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充当了主要推手,这一点毋庸置疑。政府与孟山都、陶氏化学、杜邦等农业化学巨头一唱一和,就好像公众利益和私人利益融为了一体。
——在整个绿色革命的进程中,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与美国国际开发署和中央情报局在对外政策目标方面通力协作,携手并进。
——在整个基因革命的演进过程中洛克菲勒基金会都处于核心地位。从绿色革命到基因革命,这个基金会在制定改变人类饮食方式的战略和手段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甚至能让全世界断粮。
3.控制世界人口
——1974年,美国政府的少数要员收到了《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这份报告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由基辛格起草完成,其主旨是实施“世界人口行动计划”以大幅度降低世界人口数量。
——到基辛格受命起草《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文件的时候,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研究所与研究中心网络已经逐渐为控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研究与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精心培养转基因科学家
——约翰三世的农业发展理事会还为经过精心挑选的几所亚洲大学聘请了美国大学的部分教授来培训新一代的科学家。最好的科学家会被选送到美国攻读农业科学的博士学位。从跨出美国大学校门之日起,这些科学家就会遵循洛克菲勒的农业发展观而卖命工作。这个精心构建的网络将在日后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全球传播转基因农作物应用的战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与福特基金会的慷慨资助,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就能够做到将第三世界的农业科学家和农学家送到美国去“学习掌握”现代商业化农业生产的理念,并将其带回他们的祖国。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为在自己的祖国推广美国的商业化农业建立了一个非常珍贵的具有影响力的网络,而且这些活动都是以发展科学和高效的自由市场农业为名开展的。
下面介绍一下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或资助的主要研究机构。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
世界最大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联盟———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成立于1971年,是一个战略联合体,由国家、国际及区域组织、私人基金会组成,为15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提供经费,与各国农业研究系统、民间机构、私人部门有合作关系。自1984年中国加入CGIAR以来,在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CGIAR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在农业发展政策、种质资源交换、新品种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CGIAR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合作领域的重要伙伴。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IRRI)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的一个下属机构。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创办,并得到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赞助。
中国水稻研究所(CNRRI)
中国水稻研究所是由国务院于1981年批准在杭州建立,由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洛克菲勒基金会共同投资的受农业部和浙江省双重领导,中国农业科学院管理的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水稻研究所。“九五”期间,合作伙伴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美国洛氏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机构)以及美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科研单位,逐步扩展到欧盟、东南亚以及国际性大公司。(来源:中国水稻研究所网站)
孟山都公司
孟山都公司就世界上第一号转基因公司,总部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它是转基因种子的主要供应商和化学除草剂草甘膦(孟山都称其为农达系列除草剂)的世界最大生产商。
——孟山都创立于1901年,最初生产硫酸等工业化学品。它生产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多氯联苯(PCBs),并向其他企业发放生产这种产品的许可证。后来证明,这种东西会造成严重的大脑损害、生育缺陷和癌症。
——孟山都曾参与高毒性二英的生产,并生产一种基于二英的致命毒剂——橘剂,这种毒剂曾在越南战争中使用。正如一个专业报告所指出的:“从1962年到1970年,美国军队在越南喷洒了7200万升除草剂,其中大部分是橘剂。超过100万越南人暴露在喷洒之下,另外还有超过10万美国和盟国士兵。”
——2007年初,英国调查人员披露的英国政府内部备忘录和证据显示,孟山都公司曾向威尔士南部一个未划定隔离线、会渗漏的采石场倾倒约67种化学药品,包括橘剂派生物、二英和只有孟山都才能生产的多氯联苯,这个采石场没有取得接纳化学废料的许可,造成30年后地下水和大气的污染。
(恩道尔:《粮食危机》)

qiuzhen 发表于 2010-9-7 11:44:49

转基因革命的幕后推手之ISAAA(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简称ISAAA)创始人和现任主席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对农业部批准两种转基因主粮安全证书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声称:“中国政府批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决策。” 洛克菲勒基金会是ISAAA的三大赞助商之一,并且是主要控制者。ISAAA是转基因作物不遗余力的推广者和鼓吹者,每年ISAAA还要与洛克菲勒基金会联合发表“生物技术商业化及转基因作物的全球态势”年度报告,以权威形象鼓吹转基因作物发展的重大成就,而且“为各国生物技术研究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农业部在3月2日的答记者问中,不知名官员也曾引用ISAAA组织的数据为支持转基因商业化提供依据。

洛克菲勒基金会并不是唯一支持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获取服务组织的机构。孟山都、先正达旗下的诺华、安万特农作物科学公司下属的艾格福公司和美国国际开发署都对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获取服务组织给予了经济支持。他们的目标是在工业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农业综合生物科技巨头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全球伙伴关系”。为了建立这种全球伙伴关系,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获取服务组织设立了关于组织培养、诊断学或基因工程的技术转移项目。(恩道尔:《粮食危机》)

另一个佐证是ISAAA董事会主席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发表在ISAAA简报(No. 34 – 2005)的文章《2005年生物技术商业化及转基因作物的全球态势》,“ISAAA衷心感谢Bussolera Branca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为支持本文的筹备工作以及向发展中国家免费发放本文所给予的资助”。

(http://bc.zo.ntu.edu.tw/upload/3241.pdf)

在农业部给转基因水稻、玉米颁发了生物安全证书“之前,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主席Clive James博士曾表示,中国政府批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将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决策。”(我国批准转基因水稻玉米种植 安全问题成隐忧 《中国经济时报》 2010/02/04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3194219 )



农业部3月2号3月15号回应人民大众对转基因的质疑时,引用的资料大多来自ISAAA。张启发、黄大昉、方舟子等转基因推手所散布的数据,也大多来自ISAAA。







中国转基因研究的关键性人物

中国转基因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科院等研究机构为主,以张启发、范云六、陈章良、贾士荣、黄季焜等科学家为代表。这些机构和科学家们都与洛克菲勒财团有联系。下面介绍几个代表。





张启发

2009年11月27日,在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茄、甜椒等作物种植后,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这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主粮可进行转基因种植的国家。其中两种转基因水稻品种是由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等科研人员培育而成,是高抗鳞翅目害虫转基因水稻品系。

“张启发,男,博士,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遗传学博士学位,其后于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一年。兼任亚洲水稻生物技术合作网络指导委员会主席。”(来源: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网站)

1.中美国院士

2007年5月1日,张启发院士又荣当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张启发教授还担任美国Rockefeller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国际合作计划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从事农业教学科研工作26年来,主持承担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项目等二十余项重大(点)研究项目。(来源:新华社及《科技日报》报道资料)

“1988年夏天,……这项国家863高科技生物课题、美国洛氏基金会资助课题‘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分子标记鉴定和定位的研究’取得可喜进展。”“1990年张启发参加了用分子标记方法研究水稻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角逐。这一研究课题很快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1992年被列入美国洛氏基金国际水稻生物技术计划重大项目。”(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 1999年01期作者:鲁大安张春强)

2.被打造出来的院士

“上世纪八十年代,华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将张启发等一批有潜力的青年人送往世界科技前沿深造,张启发归国之时,当时的校长孙济中教授就认定这个小伙子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生命科学研究方法,是华农的未来。

“一穷二白。缺水,建水塔;没电,买发电机。总而言之,砸锅卖铁,举全校之力为张启发搭建科研平台。专门为张启发组建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与此同时,跨学科抽调一批崭露头角的学者给他充当助手,并专门开办7年制本硕连读的生物技术班,培养后备科研队伍。

“校方甚至专门为张启发配备了一位实验室总管——他过去的老师、曾经当过科技副县长的章荣德,因为老章既懂业务又懂管理。在张启发的周围,孙济中不止一个,章荣德也不止一个,他们共同造就了张启发。”(来源:《湖北日报》 2004年4月14日)

其实准确地说,张院士不仅是华中农大打造出来的院士,更是世界银行、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基金会打造出来的。更进一步说,张院士更可能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推行转基因革命的急先锋。

3.变身转基因科学家

2000年10月,张启发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发表了一篇论文,最终成为‘转基因科学家’的领队。

Jumin Tu, Guoan Zhang, Karabi Datta, Caiguo Xu, Yuqing He, Qifa Zhang, Gurdev Singh Khush & Swapan Kumar Datta. (2000). Field performance of transgenic elite commercial hybrid rice expressing Bacillus thuringiensis -endotoxin. Nature Biotechnology 18, 1101-1104.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报告Bt转基因的水稻恢复系明恢63及其杂交后代汕优63在田间既抗虫、又增产。虽然这项研究所使用的转基因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范云六,水稻材料明恢63和汕优63是谢华安培育出来的,并且田间实验是在武汉进行的,但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却是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的Swapan Kumar Datta。

4.涉及多项国外专利

据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张启发研究的转基因抗虫水稻Bt63涉及多项国外专利。

“转基因抗虫水稻Bt63在研发过程中,至少涉及到11 项国外专利。这些专利包括了技术(如合成植物基因和准备方法(EP0413019)等)与基因(如合成杀虫晶状蛋白质基因(US5380831)等)。

“这些专利都在包括美国、欧盟、日本与中国在内的国家和地区注册。专利持有人包括孟山都(Monsanto,美国),拜耳作物科学(Byer Cropscience,德国) 和先正达(Syngenta,瑞士)等国外生物科技公司与科研机构。(来源:绿色和平,2008年4月,国外专利陷阱中的“中国”转基因水稻)

5.秘密会议:转基因水稻的首次亮剑

2004年9月,中国科学院学部“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策略”咨询组(成员包括张启发)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策略的建议》,提出“在继续扩大抗虫棉种植的同时,重点推进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4年第五期)

2004年11月底,国家农业部召开的一个讨论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会议,12月1日会议结束,但是官方没有公布会议内容。2004年12月9日,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文章《转基因稻米:13亿人主粮后的利益悬疑》,披露了会议的内容,并指责这些转基因科学家有谋取私利之嫌。

“张启发是转基因科学家,这次北京会议,就讨论了他的一个转基因水稻品种。”(来源:《南方周末》2004年12月9日)

6.湖北非法种植Bt转基因水稻事件

2005年4月13日,绿色和平组织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非法转基因水稻污染中国大米》。该报告说:绿色和平于2005 年2 月到2005 年4 月期间,分别四次到湖北省进行实地深入调查,结果发现:“湖北多个地方的种子市场、农技站和种子站已经在非法售卖还没有通过安全审批的Bt抗虫转基因水稻;Bt 基因的抗虫转基因大米已经污染了湖北的大米市场,并很可能销售到湖北以外的市场,污染大米、米制品和加工食品;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农民一般不知道这是转基因品种,只知道是抗虫的;我们综合估计湖北去年最少有950-1200 吨转基因大米已经流入市场。”

绿色和平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得出结论:“非法销售的转基因水稻可能就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等科学家正在研究的转Bt 基因抗虫稻,而且我们有理由认为华中农业大学可能就是污染源头。”(来源:绿色和平组织)

这就是著名的湖北Bt转基因水稻事件。

“一位专家对记者说,搞转基因研究的专家很多人并不缺钱,但是他们希望能够早点将自己的成果推广,按照现有的程序,很可能很长时间都批不下来。‘有意或者无意的泄露一些种子,一方面可以形成一种既成事实,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这些转基因的种子作为普通的杂交稻种到地方上进行申请,按国家规定只有转基因的种子才必须由国家批准,这样难度也就减少了。’”(来源:《凤凰周刊》2005年15期 总184期)

湖北省农业厅最终在2005年8月发表声明,宣布对三家种子公司进行处罚,并彻底铲除田间的转基因水稻。2006年1月,向全省发布通知,禁止销售未经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作物种子。(来源:南方日报 2005年08月11日)





陈章良

男,汉族,1961年2月生,福建福清人,无党派,1982年7月参加工作,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学系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现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1.效力孟山都公司

2002年“11月9日,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美国中心,陈章良校长从华盛顿大学校长Mark Wrightom手中接过‘华盛顿大学杰出校友奖’证书。他是华盛顿大学建校以来首位获得此奖项的中国留学生。他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Roger Beachy教授,同时参加了第一批的转基因植物研制。”(来源:中国农大新闻网)

Roger Beachy教授是美国国际热带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ILTAB)创始人、主任,曾与孟山都公司合作开发抗草甘磷的作物。ILTAB得到了美国几个联邦机构、洛克菲勒基金会和法国的一个公共研究机构(ORSTOM)的资助,它致力于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物技术。ILTAB本来位于加州,后来迁往孟山都公司总部外面的圣路易斯唐纳德丹佛植物科学中心(donald danforth plant science center)。该中心由孟山都公司耗资超8000万美元而建。(http://www.grain.org/briefings/?id=140)

大概是因为其导师的这种背景,陈章良才有机会得到孟山都公司的青睐。

据报道“l985年1月欧洲分子生物学学报发表了24岁的陈章良的第一篇论文,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大豆蛋白基因成功地转移到矮牵牛(茄科植物)上,并使大豆蛋白基因在矮牵牛种子里得到表达。……当陈章良取得这项举世瞩目的成果后,华盛顿大学孟山都公司立即把作为一般学生的陈章良吸收进公司给予专家学者的待遇——专门给他一套精密仪器设备,从事基因工程的研究。这对于陈章良来说,正如虎添翼,到公司不久便在去年6月成功地把抗花叶病病毒基因,转移到烟草、番茄等作物上去,解决了世界上长期不能解决的防治植物花叶病的难题。嗣后,他又把一种能使昆虫致死而对人体有利的蛋白基因转移到蔬菜上去,使蔬菜生长期不用农药喷杀就能达到防虫害的满意效果。这些科研成果都有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给孟山都公司获得了巨额的专利费。”(《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院校报》 56期 1987年10月20日)

2.支持转基因,继续与孟山都合作

果然,后来陈章良成为中国最早公开支持转基因植物推广的科学家。

2000年8月21日,陈章良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转基因作物并不可怕》。

2001年2月16日,“中国青年创新论坛·中关村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陈章良作了题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的演讲,力挺转基因食品。(《中国青年报》 2001年2月19日)

2008年01月10日,孟山都全球副总裁Jerry Steiner受陈章良邀请到中国农业大学演讲:生物技术—未来全球经济新引擎。(来源:中国农大新闻网)

3.领军广西农业经济,又见孟山都

2007年2月,陈章良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2008年4月10日,《小康》杂志专门做了一个报道,其中说:

“1991年,陈章良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参加国际基因工程大会。

“同年的美国洛克菲勒国际会议和国际第三届植物生物学大会上,陈章良又分别公布了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一系列新成果。

“无论怎样,如今的陈章良已经意气风发地领军于广西农业经济的战略方阵。”(来源:2008年4月10日,《小康》杂志)

2008年6月25日,陈章良在南宁会见了全球第一大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副总裁麦克凡一行。陈章良说,广西与孟山都的合作已经有7年多,孟山都公司在广西推广的“迪卡007”玉米新品种,填补了广西高产优质、抗旱耐瘠玉米品种的空白。目前,迪卡007在广西的推广面积已近600万亩。广西希望能够跟孟山都公司有更深的合作。(来源:南宁日报 2008年6月26日)

另据广西科技成果网2008年3月14日的科技成果登记,科技项目“抗旱耐瘠玉米新品种迪卡007的引进与产业化开发”取得重要成果,按照“总公司+区域分公司+经销商+农户”模式,六年累计推广应用迪卡007玉米 1026万亩,完成计划的513%。







黄季焜

现任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1984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获菲律宾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政策,资源和环境经济政策,价格与市场,食物安全和反贫困政策,国际贸易等研究。(来源:中科院农研中心网站)

我们首先注意到黄季焜是学经济学的,而且是从事农业科技和食品安全政策研究的,地位重要。

“1990年获菲律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1992年回中国水稻研究所工作,1993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同年去斯坦福大学做合作研究。1994-1995年任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创建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00年以来任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同时兼任数个国际组织的顾问和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兼职研究员、教授。”(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2004年这一年,黄季焜没少为转基因商业化冲锋陷阵。

据报道,2004年“6月9日晚7时,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区新报告厅举办了新一期的名家论坛。中科院创新基地研究员、首席科学家黄季焜,围绕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政策及其对经济和贸易的影响等方面为在场的师生做了一场详实而又精彩的报告。”(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黄季焜:发展转基因农作物符合国家利益” 2004年7月6日)

2004年11月,黄季焜接受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今日早报记者采访,认为“发展转基因农作物符合国家利益。推迟产业化的政策成本会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浙江转基因稻米产业化发展是推动中国转基因产业化的重要进程。”(来源:《今日早报》 2004年11月25日)

几天之后,农业部即将召开会议讨论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问题。确实,曙光就在一步之外。

可惜后来转基因水稻商业化被搁置。黄季焜也被绿色和平组织揭露鼓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涉及私利。

据南方周末报道:“大力呼吁转基因水稻的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季焜,其夫人是转基因科学家贾士荣所在的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又同时在贾士荣任董事的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任职。……贾士荣则是多种身份的人,他是转基因科学家,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又是创世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和董事,有商业利益。而现在,他向自己置身其中的安委会申请转基因稻米的商业化生产。”(来源:《南方周末》 2004-12-09 )

qiuzhen 发表于 2010-9-7 11:46:54

贾士荣
曾任第二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2005.6-2009.12)

“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news/kejiao/kjxw/content/2009-04/01/content_39177.htm”

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7年1月23日生。1959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农学系,1959-196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工作,1979-1981年加拿大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及萨斯卡彻温大学作物科学系访问学者,1982-198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1986迄今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作物遗传工程实验室主任,农业部农作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87-1993期间作为中国专家,每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合作研究4-6个月。

1986-1995年主持国家 863 计划“马铃薯抗青枯病基因工程”的研究, 与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中心、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所、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共同完成了“马铃薯抗菌肽基因工程技术体系的建立及抗青枯病新株系的获得”的研究课题,199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作为第一发明人,“抗菌肽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2001年10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03年2月,“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制及商业化应用”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第四完成人。

目前,贾士荣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主要从事棉花和水稻抗病基因工程、马铃薯抗虫和抗病基因工程、植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植物基因漂流、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检测技术等研究。

(http://bri.caas.net.cn/rcdw/in_01.aspx?id=75)

2004年12月09日,《南方周末》记者刘鉴强报道:

“贾士荣是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研究员,他的一个转基因水稻正在参与商业化种植申请。”

“贾士荣则是多种身份的人,他是转基因科学家,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又是创世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和董事,有商业利益。而现在,他向自己置身其中的安委会申请转基因稻米的商业化生产。”

“他申请的转基因水稻品种,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办公室委托了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彭于发来做环境影响评估。而据绿色和平的调查,贾士荣与彭于发是多年的研究伙伴。”

(“转基因水稻商业化 中国科学家到底有无私利” http://tech.sina.com.cn/d/2004-12-09/0958473380.shtml)

然而更要命的是贾士荣申请商业化种植的抗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其专利权并不专属于中国人。

“12月8日,贾士荣告诉本报,他是通过在美国的合作伙伴,征得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同意来使用这种基因。他在美国的研究伙伴是位于加州的国际热带农业和生物技术实验室。而据绿色和平的调查,这个实验室的主要目标是将生物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美国转基因巨头孟山都公司是他们的合作伙伴之一。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贾士荣的转基因水稻得到批准,美国人将来会不会对中国农民收取专利费用?12月8日,在本报对贾士荣的电话采访中,贾士荣不愿回答这个问题,最后说:‘那是商业化推广,具体再谈。’”

根据之前的分析,其实,我们不光要看到孟山都公司,还要看到背后的洛克菲勒基金会。

在这次采访中,贾士荣说出了以下经典名言:

“列宁说过,一个愚蠢的人提的问题,100个聪明人也回答不了。

“我想请教那些反对者,他如何回答几十年以后的事情?科学在现有的水平上认为是安全的,就是安全的。科学是动态的,说不清几十年后的事情。但如果以后出现了问题,科学会解决它。”





范云六



范云六,1930年5月16日出生,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1952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获得生物科学副博士学位;1980~1982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西北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成员,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和生物技术顾问,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农业科学评审组成员等;现任国际HarvestPlus-China项目主席,中国农学会和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等。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农口第一个分子生物学研究机构,率先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在农作物遗传改良;在国内最早获得转抗虫基因的水稻及棉花,并获得延缓害虫对转单一Bt基因植物产生抗性的科学数据;利用玉米为植物生物反应器,开创了第二代低成本,环保,节能,高效植酸酶生产技术,为提高我国玉米种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提供了国际领先的技术支撑;开发了一种具有优越酶学性质的乳糖酶及其高效生产新途径。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省部级奖和国家发明专利。培养博士生,硕士生近百名,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及专著等150余篇。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http://www.caas.net.cn/caas/ShowArticle.asp?id=4303)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院士风采的介绍更为详细,其中提到:

“1980~1982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西北大学医学院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回国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农口的第一个分子生物学研究机构,率先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在农作物遗传改良。……成功地人工设计和改造了Bt基因,在多种植物中表现高效杀虫效果,并和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得到高抗螟虫的籼稻“明恢63”和IR72及其后代,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不断进行科研创新的同时还精心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其中博士近30名,硕士40名,国外进修生3名,这些学生广泛分布在海内外的科研领域,并已成长为科研技术骨干。”

(http://bri.caas.net.cn/rcdw/)

如果说张启发是转基因界年轻新秀、科学暴发户,那么范云六可以说是元老级人物、泰斗,在国内学界影响很大。

国际Harvest Plus项目是什么背景呢?据中国生物强化(HarvestPlus-China)官网介绍:

“2004年3月,Howdy Bouis博士(国际HarvestPlus项目主席)和雷新根博士(康奈尔大学副教授)专程从美国来京与范云六院士探讨Harvest Plus-中国项目事宜,通过三人之间的积极沟通与交流,最终完成了Harvest Plus-China项目构思与设想,并于2004年5月开始启动。

“国际HarvestPlus项目是在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CIAT)与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两个国际农业磋商小组成员非赢利机构下的国际合作计划,Howdy Bouis博士是HarvestPlus项目主任。该项目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2003—2007年期间已经获得来自世界银行、Gates基金会和其他捐助者的资助逾5000万美元。HarvestPlus项目的使命是通过农作物育种(生物强化)减少和预防全球性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类营养不良(铁、锌与维生素A)问题。

“2004年5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关于Harvest Plus-中国项目的计划会议,11位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专家与会共同商讨。2004年11月15-16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了HarvestPlus-中国项目成立与启动大会。

“会上,与会代表就成立Harvest Plus-中国项目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达成强烈的共识,成立了范云六院士领导的、由5人组成的“HarvestPlus-中国项目办公室”,并且成立了由8位专家(5位来自中国)组成的“Harvest Plus-中国项目国际顾问委员会”。

“为了在中国启动该项目, 国际HarvestPlus项目赞助约40万美元作为中国科学家的前期研究费用。”

(http://www.harvestplus-china.org/swqh/swqh.htm)

“2005年4月16~20日在中国昆明举行。参加会议的专家包括HarvestPlus-China项目顾问组专家委员会成员7人以及HarvestPlus-China项目官员5人。

“HarvestPlus-China项目第一次指导委员会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加强了交流,达成了共识:‘HarvestPlus’的理念将在中国很快取得成效。”(http://bri.caas.net.cn/gjhz/in_09.aspx?id=9)

国际HarvestPlus项目、康乃尔大学、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国际农业磋商小组,这些机构都与洛克菲勒基金会有密切联系。

顺便提一下,中国生物强化项目成员还有:万建民教授,HarvestPlus-China项目副主任;雷新根教授,HarvestPlus-China项目副主任;王 磊 博士,HarvestPlus-China项目秘书(也是范云六的秘书);张春义 博士,HarvestPlus-China项目秘书。(http://www.harvestplus-china.org/swqh/swqh_5.htm)下次碰到这些人时,可要留点心。

2010年1月5日《科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范云六:致力于转基因事业的工程院女院士》的报道,对范院士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其中提到:

“由于基因工程抗虫棉研究取得的进展,胡锦涛、温家宝、宋健等国家领导人视察了范云六的实验室,听取了她关于基因工程抗虫棉研究进展的汇报。世界绿色革命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Norman Borlaug也访问了这位中国生物学家的实验室。

“范云六领导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广泛开展了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涉及的植物包括水稻、棉花、玉米、杨树、马铃薯、番茄、油菜等。她采用原生质体、农杆菌感染、花粉管导入的方法,在国内最早获得转Bt基因的水稻和棉花植株;她研究出来的高抗二化螟、三化螟的水稻材料,为我国的水稻抗虫育种展示了光明的前景;她将Bt基因导入水稻,使新的转基因水稻对螟虫的毒杀效果达到90%以上。

“范云六的这项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重视。1996年,她应邀在东亚地区国际水稻生物技术大会上作学术报告。其研制的高效杀虫基因,在2009年我国第一个批准生产的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75356)

世界绿色革命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诺尔曼·博洛格(Norman Borlaug)是谁呢?前面我们提到洛克菲勒基金会是绿色革命主推手之一。

2009年9月12日,诺尔曼·博洛格去世,享年95岁,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发表了一篇文章来纪念他,“Green Revolutionary Norman Borlaug Dies”。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12791886&ft=1)

文中谈到在1944年,他30岁时接受洛克菲勒基金会聘请前往墨西哥做研究,从此开始效力于洛克菲勒基金会。美国之音(VOA)在介绍他时直接称之为“洛克菲勒基金会科学家”(Norman Borlaug was a Rockefeller Foundation scientist for many years.)(http://www.tingclass.com/voa/play100838.html)

有趣的是,诺尔曼·博洛格获得的是197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而不是科学方面的奖项。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3/139369.html

雨后春风 发表于 2010-9-7 14:00:21

真个世界,不左就右,花花的世界让人看不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基因多名“主将”涉嫌美国洛克菲勒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