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症:饮症
处方:八味肾气丸 少阴中风,脉应该是微浮无力,这个脉沉细怎么解释呢? 本帖最后由 中医凡人 于 2010-5-22 21:51 编辑
22# 旷野
这个小便数和大便干,就是津液不能正常气化,不循常道,大部分水液通过出汗和小便排出,大便自然要干硬,用附子温化津液,水液得以气化,湿润机体,回归正道,干者得湿,出汗自止,小便自然不数! 舌苔薄白没有热,阳明证没有。
汗出不止已经说明表阳虚掉了,桂枝加附子汤为正治。至于口渴多饮为伤津,伤了津自然便干。
所以,阳回头了,津液也就回头了。个人看法啊 真是学习了,各位师兄精彩的六纲辩证。 以前看过这类病,效果不好。现在知道了。谢谢。 还是辨到厥阴中风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去了,有不小差距 首先说五苓散,这个不对,小宝宝气化没有问题,人家只是喝水多就五苓散吗。
然后小宝宝是一个汗出过多的症情。请参考《伤寒论》20条如下
引用“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条是少阴中风的条纹,汗出多当往本条考虑,觉得不应往真武考虑。
述症没有提到脉的迟数问题,如果迟那就上附子归纲少阴中风,漏汗证(清水鼻涕也往这里考虑)。
要是脉数呢,不上附子改用黄芪,这个才是太阴中风。
然后大家有说阳明的问题,因为小宝宝有,口渴多饮水的问题。
这里首先没有任何烦躁出现,在者请看条纹引用如下
引用“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
引用“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请观察以上两条,出现阳明脉证之后,若有烦证才考虑阳明的典型情况。现在呢小宝宝只是饮水多口渴,这个不太能往阳明指向多大比重,与其考虑阳明为什么不能说是小宝宝因为津液流失过多但气化没有问题人家小宝宝饮水自救呢。所以我考虑这里不往阳明指。
综上所述,为桂枝汤加附子或者黄芪
信而好古 发表于 2014-7-14 20:56
首先说五苓散,这个不对,小宝宝气化没有问题,人家只是喝水多就五苓散吗。
然后小宝宝是一个汗出过多的症 ...
就看第一页发的,呀不好意思了,也是这个答案啊 学习学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