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cdclbk 发表于 2010-3-22 13:25:21

一例医案探讨

转自:中医复兴网

麻桂各半汤加味治疗“下焦”湿痒证
郭端辉

患者,女,48岁,以前上身皮肤瘙痒,经西药治疗后,皮肤瘙痒好转,而转为下肢及屁股瘙痒,再西药治疗,没有好转,前来我处就诊。

刻诊:下肢及屁股皮肤瘙痒,以夜晚为重,因瘙痒而抓后更痒,皮色不变,遇风加重,素有四肢发凉,怕冷。舌淡苔白小腻,脉沉兼细
  辨证:寒湿邪郁于“下焦”。
  治则:微散风寒兼利湿。
      方药:麻桂各半汤加味
  桂枝12,麻黄6,白芍12,甘草6,杏仁10,生姜三片,大枣5枚;白藓皮12,地肤子15,蝉衣5,车前子12。水煎服,三剂+三剂。不知不觉间痒止。
  按:夜晚为阴,夜间加重,为阴邪所致,风寒为阴邪。抓后更痒皮色不变,为风寒客于肌表,欲出不得,非为血热所致。

此例虽无发热恶寒,但是素有四肢发凉,怕冷,为素体阳虚,遇风寒外袭,阳气无以御邪,风寒之邪客于肌表,正微无以驱邪外出,欲汗不得,阳郁不伸,服西药后,皮肤瘙痒好转,而邪郁于下肢及屁股,故成“下焦”湿痒证。用麻桂各半汤加味变通治之,微发其汗兼利湿,使邪随汗及小便而解。
  桂麻各半汤出自《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白藓皮、地肤子、蝉衣、车前子为利湿止痒兼治标,佐邪从小便而出。


上案虽然用麻黄桂杜枝各半汤治好,但用刘师六纲辨证感觉不象太阳病,六纲辨证应为:少阴太阴  五证:饮 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理中汤之类.请各位老师指点,谢谢.

许家栋 发表于 2010-3-22 19:43:00

纲证和方证都不对应,加减也失章法,
其实这都不算经方医案。

chinajxm 发表于 2017-3-25 07:36:33

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例医案探讨